基隆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教育宣導網
回首頁 網站導覽 基隆市環保局

手機按鈕
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環教資訊
  • 認證資訊
  • 線上報名
  • 成果專區
  • 問與答
  • 相關連結
  • 影音專區
  • 下載專區
  1. Home
  2. 環教資訊

  環教資訊

  • 環境教育法相關法規
  • 環境教育相關認證
  • 環境教育講師名單
  • 其他相關資訊

環教資訊

2014-08-22
魚的未來
 作者:Callum Roberts;譯者:吳佳其

隨著物種的消失和食物網的崩潰,帶來了危險的不穩定性,海洋生態危機正在發生。漁業由於捕盡了其所依存的海洋物種而傷及自身,但其影響力所威脅的,不僅僅是對這個行業造成自我毀滅式的遺憾而已。全面性地捕盡海洋生物和毀壞牠們的棲地,也導致海洋生態失去韌性。此外,漁業正在侵蝕海洋提供人類需求的能力。過漁讓海洋環境變得不穩定,舉例來說,它使得缺氧的死亡區域擴大了,有毒藻類大量繁殖而造成藻華。自然環境受天然災害後的恢復力,或是對一連串由人類造成的壓力之承受力,都與它受損害的程度有關,所以,漁業一項項崩潰,物種一個個滅絕,棲地處處遭到毀壞。人們很容易將錯誤歸咎到貪婪的漁業公司和他們的工廠船隻、過於心切地討好漁業的懦弱政治家,或者是眾多窮苦人家炸魚和毒魚,以取得海洋中僅剩的一些魚,但是,指責別人的錯於事無補,每一個吃魚和肉的人,對海洋豐富生命的逝去都有責任,而且只有大家一起努力,才能恢復大海的物產。

可以做個粗略的估計,來看大約需要多少保護,才足以將目前枯竭的族群量提高到可永續的水準。許多魚類的族群已經減低到不及自然豐富度的10%,像是黑鮪魚、拿騷石斑魚、鱈魚、大西洋大圓鮃、大比目魚等等。為了簡單起見,假設這個數字是10%,為了推估,將單位面積海洋保留區可增加的再生量設為漁場的十倍,將所有的保留區與漁場加總後,大約需要30%的海洋面積被劃為保留區,才能提升族群再生量達可永續的水準。這個計算是假設在保留區外仍有像往常一樣的漁業活動。如果其他管理措施落實到非保留區,以減少漁業造成的影響,可預期在漁場中將會有倍增的再生量,在這種情況下,為了達到永續發展目標,我們所需的保留區大約得覆蓋20%的海洋。

改變這一切的槍聲已經響起。2000年時,美國總統柯林頓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,要求政府單位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海洋保護區網絡,這個政策後來由布希政府簽署。在2002的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議(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)中,沿海國家承諾在2012年之前建立國家級的海洋保護區網絡,同時,歐洲國家也承諾在2010年以前建立歐洲區內的網絡,然而,這些承諾對於保護區的數量和大小,以及該如何管理,仍然模糊不清。海洋保護區必須提供真實的庇護所,世界自然保育聯盟(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)於2003年舉辦的世界保護區大會(World Parks Congress)建議,每種海洋棲地都應該有至少20%到30%受到保護,且禁止所有捕撈行為。就如同在各國領海一樣,保護區網絡應該包含公海。聯合國也正醞釀在全球共有資源中發展海洋保留區的機制,目前已獲得廣泛支持。

我們要恢復海洋生命和棲地,因為這麼做會對每個人都有好處。大尺度的海洋保留區網絡,輔以其他魚類及其棲地的保護措施,最能符合商業和保育兩者的利益,你可以取用並同時保護海洋資源,因為海洋保留區可幫助維持周邊漁場的漁獲,但你不能只取用而不保護,這樣是不會長久的。

 回上一頁

  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環教資訊
  • 認證資訊
  • 線上報名
  • 成果專區
  • 問與答
  • 相關連結
  • 影音專區
  • 下載專區
 
  • 地址:20143基隆市信義區東光路253號
  • 電話:02-2465-1115
  • 傳真:02-2466-9896
  • 聯絡信箱:eeis@email.klepb.gov.tw
 
  • Copyright © 基隆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教育宣導網 All rights reserved
  • 網站維護
  • 金鑫創意整合行銷有限公司
 
    如果您使用IE8 (含)以下版本瀏覽器,建議您升級您的IE瀏覽器,或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、Firefox,並搭配 1024 x 768 以上之螢幕解析度,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